教学提纲

《德育原理》教学提纲

授课教师:刘哲玲

职称:讲师

电话:15090586205

E-mail:philosophy099@126.com

课程时间:2012年2月13日-2012年6月30日

授课班级:10级教育学;11级小学教育

周二下午2:30—5:20;周三下午2:30—5:20

教室:组团203;组团210

所用教材:《德育原理》,檀传宝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数说明

1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

至少三次送交作业,

三次读书笔记

三次讲课

分数组成

期末考试70%

其他(平时点名、期中考试、三次作业、三次讲课)30%

课程分析

该门课程是师范类本、专科的专业必修课,属于教育学类的分支学科,该教材既有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又有丰富的研究性的内容;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平台,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既有专家的言论,又有自己的见解,非常适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该课程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以道德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基本追求,逐一研讨了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该课程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但又将与品德培育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信仰建构与培育等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论述,既避免了学科逻辑上的混乱,又照顾到了实际德育的综合性质。

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逻辑的范畴、历史的范畴、作为研究对象的范畴三个角度对德育

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同时对德育概念的理解误区有一个正确的认

识。

教学重难点

德育的内涵,学校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德育理论的几种形态以及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

德育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但又是一个千古难题,是一个需要智慧并呼唤智慧的教育领域。本章从三个角度探讨与德育范畴有关的三个问题:

逻辑的范畴——德育概念

历史的范畴——德育的历史形态及特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范畴——德育的学科问题(理论形态及主要议题)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个重要的国外德育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各个代表人物的德育思想,为以后各章内容的在展开提供背景和基础。

教学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科尔伯格、价值澄清理论、关怀理论、品德教育的理论内容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科尔伯格、价值澄清理论、关怀理论、品德教育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本质,正确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的关系,领会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重难点

德育的本质,德育功能的概念,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德育的个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

德育的本质和功能问题是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不同德育观的内核。

第四章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道德教育之所以成为可能的原因,了解并正确理解西方道德发展理论。领会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理解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德育主体的概念及其作用,理解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及其素养水平提升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思考我国德育师资培训和德育主体自我修养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和缺陷,对道德发展理论的正确理解,个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德育主体的概念及其作用,主体的素养结构及其素养水平提升的问题,我国德育师资培训和德育主体自我修养等问题。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德育对象是德育过程所有因素的焦点。一切教育活动若不从教育对象出发,一是不人道,二是不科学。所以在研究完德育范畴和德育的本质和功能后,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学校德育的对象问题。

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进行价值学习的关键性的终结,离开作为德育主体的教师谈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第五章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德育目的的概念,及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理解德育目的的特性和功能;了解德育目标的分类及制约因素;

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德育目的概念,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德育目的的特性和功能,德育目的的制约因素,德育目标的分类,对我国现行德育目标的理解。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

德育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可归为德育目的的讨论,即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第六章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德育的内容及特点,理解影响德育内容的教育性因素。从四个层次、七个方面全面思考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规定、存在问题与努力的方向,思考如何优化和完善德育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德育课程的几种类型以及德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德育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意义和实施要求,并结合实际,思考德育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互结合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德育的内容及特点,影响德育内容的教育性因素,如何在新时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信仰教育和理想教育。

各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中国德育学科课程建设的问题,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及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隐性课程的概念及隐性课程的优化问题。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德育课程是德育目的实现的中介。它既是一定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传递与创生、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体学习、把握道德价值与规范,追求生命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

第七章 德育过程和德育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理解德育过程的不同模式并思考其教育意义。掌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掌握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阶段和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德育方法的概念和决定德育方法的因素,掌握德育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理解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掌握具体的德育方法及其运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思考德育方法的组合模式及灵活运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德育过程的不同模式,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环节和基本原则。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决定因素,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具体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的组合运用问题。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德育过程即德育活动的客观程序与工作流程。德育过程理论是对德育活动程序及其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一个关系德育全局的领域。

没有一种教育活动是不需要教育方法的,“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一个成功的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将德育方法的运用搭配得天衣无缝,前提是道德教育方法实际运用的教育经验积累。明确德育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择德育内容等构成了德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根据德育目标去考虑、选择合适的道德教育方法,从而形成真正的德育过程。所以,德育目标是德育方法选择的最终标准,同时,德育目标也是以来德育方法等作为中介来完成。

第八章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问题,从社会宏观环境、社区、家庭、大众媒体等角度分析和思考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结合实际思考和理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问题,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的分析,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问题。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其中,以社会环境、精神环境对人的道德成长影响最大。而精神环境往往与社会环境相重叠。影响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环境,又含大众传媒、社区、学校、家庭等,以学校自身环境最为专门和规范。本章所使用的“社会环境”专指学校教育外部的社会环境,我们把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分为:宏观系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中观系统——社区,微观系统——家庭,中介系统——大众传媒。